手持式塵埃粒子計數器的校準頻率通常為每6個月至12個月一次,具體取決于使用場景和行業標準。
一、校準頻率的行業規范
1.制藥行業:根據ISO 14644和ISO 21501-4標準,制藥領域的
手持式塵埃粒子計數器需每6個月校準一次。該行業對潔凈度要求較高,頻繁校準可確保數據準確性,避免產品污染風險。
2.一般制造行業:校準周期可延長至12個月。此類場景對潔凈度的要求相對寬松,但定期校準仍能保證設備長期穩定性。
二、校準頻率的調整依據
1.使用頻率:若設備長期處于高強度使用狀態(如每日多次檢測),建議縮短校準周期至6個月,以防止傳感器磨損或性能下降。
2.環境嚴苛性:在高溫、高濕或強腐蝕性環境中,設備可能加速老化,需每6個月校準一次。
3.異常情況:若設備出現數據波動、報警頻繁或遭受物理沖擊(如跌落),需立即校準,而非等待固定周期。
三、校準的核心內容
1.零點校準:在潔凈環境中(如ISO 8級以上)封閉傳感器進氣口,通過軟件將本底值設為0,消除電路噪聲干擾。
2.流量校準:使用標準流量計或層流風洞,驗證采樣流量是否穩定在標稱值(如2.83L/min),偏差需控制在±5%以內。
3.粒徑響應校準:通過標準粒子發生器(如PSL或DEHS氣溶膠)生成0.3μm、0.5μm、1μm、5μm等粒徑的顆粒,測試設備對不同粒徑的響應靈敏度,并修正校準系數。
4.計數效率驗證:將高濃度標準氣溶膠按10倍梯度稀釋,對比實測值與理論值的線性相關性(R?>0.99),確保設備在高濃度場景下的準確性。
四、校準的注意事項
1.環境條件:校準應在溫度20-25℃、濕度<60%RH、潔凈度≥ISO 8級的環境中進行,避免傳感器熱漂移或結露。
2.標準器具:需使用NIST溯源的標準粒子發生器、質量流量計等設備,確保校準結果的國際認可。
3.記錄追溯:每次校準后需記錄日期、設備狀態、校準氣源等信息,以便后續追溯和驗證。
